科研管理系统登陆
重庆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处管理平台
项目申报系统 项目申报系统 项目申报系统 项目申报系统
创新发展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
信息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发布者:项目与成果办 发布日期:2016-07-21 10:32:31 阅读次数:

21世纪以来,在哲学社会科学的传统学科之外,产生了一批新兴学科与交叉学科。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提出要加快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使这些学科研究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突破点。未来如何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过程中,让新兴学科与交叉学科成为重要突破点?就相关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不同领域的学者。

符合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新兴学科与交叉学科都是相对于传统学科而言的。在大连理工大学教授王续琨看来,新兴学科与交叉学科的产生其根本原因在于,如今研究者面对的科学问题都具有一定程度的综合性,需要开展跨学科研究。

“现代科学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交叉学科则集分化、综合于一体,有利于实现人类对科学知识体系整体化特征的认识,从而实现科学的整体化。”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教授叶明告诉记者,当代科学上的重大突破、新的生长点乃至新学科的产生往往出现在交叉学科领域。

从认识论和社会需求的角度看,从多视角进行交叉学科研究更有助于将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作为相互联系的复杂整体加以认识,进行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研究有利于综合性、复杂性问题的有效解决。叶明举例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会面临诸如人口、食品、能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其中许多问题仅靠单一学科或一大门类学科都不能有效解决,将越来越多地依靠多学科互相渗透、协同攻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刘仲林表示,有些道德、社会问题处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交叉地带,人们期待通过跨越传统学科界限的合作来解决问题。这些问题推动了技术评估、全球变化研究和可持续性研究的确立。

改善学科发展薄弱现状

鉴于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在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我国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中指出,“基础学科之间、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科学与技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与融合,往往导致重大科学发现和新兴学科的产生,是科学研究中最活跃的部分之一,要给予高度关注和重点部署”。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已基本确立,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一些学科设置同社会发展联系不够紧密,学科体系不够健全,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比较薄弱。据叶明观察,从各种会议到各类文件,从课题申报到奖项评审,从课程设置到专业设置,尽管“跨学科研究”或“交叉学科研究”已是学术界频频出现的词汇,但在多数场合,使用“跨学科研究”或“交叉学科研究”,只是止于现象和经验层面,它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发展特点和规律,还未能得到深入的探究,口号层面的“跨学科研究”或“交叉学科研究”提法居多,而具体落实却很单调和狭隘。除少数热门交叉学科外,还需大力推进大多数交叉学科的生存和发展。

刘仲林认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困境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在传统单一学科研究方面沉浸太久的学者,已形成了固定的思维评价范式,用单一学科的标准来评价交叉学科,排斥和反对跨学科探索;二是从事交叉学科探索研究的学者,跨学科经验还不够丰富,致使有的研究浮于表面,难以实现不同学科的有机结合。他建议,应当多设立学科开放的学术平台,鼓励跨学科原创思想“抛砖引玉”。

及时发现生长点

社会各个实践领域不断显露问题,为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创设发展的契机。

刘仲林建议,应把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融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构建中,从“成物”和“成己”的双重视角全面认识交叉学科的地位和价值,使交叉学科发展由自发走向自觉,由个别零散走向规范普遍。“成物”强调交叉学科的实践应用,特别是在自主创新方面的作用;“成己”则重视交叉学科知识拓展和境界提升,以及跨学科人才培养。

王续琨认为,面对具有综合性的科学问题,时常需要研究者跳出原有学科的界限,在“域外”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新手段、新办法。因此,研究者应积极拓宽学术视野,既熟知本学科的演进态势,又关注相关学科的最新成果,在敏锐感知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及时发现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生长点。

刘仲林强调,交叉学科研究不应停留于就问题谈问题,更需要广阔视野和理论深度。要让我国的新兴交叉学科成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突破点,应密切结合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和全局需求,发展我国的学科交叉理论(跨学科学)研究,全面深入地研究学科交叉发展的整体特点和普遍规律,使我们对学科交叉认识由现象层面深入本质,为建立科学、规范、灵活的交叉科学新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和人才储备,这是推动我国交叉学科发展的重要环节。

刘仲林建议,为此,应当尽快建立少而精的专门的研究机构和跨学科研究高级人才培养学位点,形成交叉科学专业理论研究队伍和研究基地,在深入推进交叉学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同时,培养交叉学科理论和政策研究高级专门人才,在高等学校设置交叉学科通识课程,在各级科研、教育管理人员中广泛普及交叉学科知识。

(C) Copyright Chongqing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05005762号
重庆大学 版权所有2012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 邮编400044 技术支持:重庆巨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