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管理系统登陆
重庆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处管理平台
项目申报系统 项目申报系统 项目申报系统 项目申报系统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不能没有灵魂
信息来源:扬州日报 发布者:综合与基地办 发布日期:2019-07-21 15:43:07 阅读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章中,对做好新时代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出了“四个坚持”的新要求,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文章立意高远,又期盼殷切,底蕴深厚,又文风朴实。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也不能没有灵魂。

1

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地位,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立本之魂

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迄今为止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100多年的传播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历了三次飞跃,产生了三大理论成果: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建国理论的中国化,产生了关于革命与建设的毛泽东思想;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富国理论的中国化,产生了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强国理论的中国化,产生了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国社会不同阶段的发展,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结果,离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我们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我们事业的发展就会遭受挫折。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也是如此。新时代,我们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让马克思主义的旗帜高高飘扬。

2

坚持立足中国实际的研究导向,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方向之魂

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中国特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新中国成立70年、改革开放40年,我们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智慧、中国经验,这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造,是中华民族史上的创举,也是人类史上的创举,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实践,是当代中国最大的实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不能无视这个实际,不能不以这个实际为研究中心,而应该从这个实际出发,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情况、发展新学术、构建新学科、提出新话语。

要加强对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系统总结,加强对“四个全面”总体布局、“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等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的研究阐释,加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领域的分析研究,加强对“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等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的研究,着力提出能够走向世界舞台中心、体现中国立场、弘扬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和方案。

3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目标,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目标之魂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一切成就都归功于人民,一切荣耀都归属于人民。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得汇集和激发近14亿人民的磅礴力量。如果说文化艺术工作能从感性角度汇聚起人民的磅礴力量,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则能从理性角度汇聚起人民的磅礴力量。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则。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人民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也需要人民。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

因此,我们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目标论,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聚焦人民的实践创造,要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聆听时代声音,回应时代呼唤,心怀人民情愫,认真研究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时代课题;我们要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方法论,走出象牙塔,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我们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要符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术的价值要由人民来检验,要把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学术价值评判的根本原则。

(作者:刘正良 扬州市职业大学教授)

(C) Copyright Chongqing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05005762号
重庆大学 版权所有2012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 邮编400044 技术支持:重庆巨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