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管理系统登陆
重庆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处管理平台
项目申报系统 项目申报系统 项目申报系统 项目申报系统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坚持问题导向
信息来源:吉林师范大学 发布者:综合与基地办 发布日期:2019-11-25 11:54:39 阅读次数: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坚持鲜明的问题导向,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

坚持问题导向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指明了方向,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灵魂,在我国,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马克思主义着眼现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体现出强烈的问题意识、问题导向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是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这一过程始终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体现着问题导向,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过程抓住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基本理论问题,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指导价值。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但是,在对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问题上,也存在一些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甚至在有的领域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这种状况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全过程,并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

坚持问题导向要强化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就是对有重大意义和价值的事关国家民族命运的重大问题和前沿问题的理论自觉。问题意识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分重要,离开了问题便不可能有真正的哲学社会科学,因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归根结底是对问题的研究,是始于问题意识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思维的起点决定着理论创新的结果。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因此,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坚持以问题为中心,必须始终饱含强烈的问题意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就是面对时代发展提出的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问题意识始终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发现问题是出发点,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解决问题是落脚点,同时要在解决问题时及时进行理论总结,推进理论创新。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倾听人民呼声。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待问题的态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解决了党和国家的一些重大问题,就是因为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心里装着人民,看到人民所需,切中当今社会矛盾。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宽广视角,聚焦我国发展和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全面把握,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坚持问题导向要把握时代脉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表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远离了自己的时代,远离了社会生活,远离了人民的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就会失去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和生命力。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新、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时代难题,才能推动理论创新。离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哲学社会科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只有把握住时代发展需要,与时代同步,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才能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推上新的高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与学理支撑。(作者:徐磊)

(C) Copyright Chongqing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05005762号
重庆大学 版权所有2012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 邮编400044 技术支持:重庆巨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