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招标公告已经发布,细心的科研工作者可能会发现,这次的招标公告标题上已经没有了“第N批”的字样。打开附件的招标选题,也可以看到今年的选题有246项,为历年单批次选题数量之最。
一、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有哪些变化呢?
一、第一批重大项目招标已经取消
2015年底,由中宣部社科规划办负责的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工作正式启动,首批25家国家高端智库正式组建。国家高端智库主要围绕国家宏观应用战略问题展开研究,为党和国家决策提供参考咨询。在这一背影下,原来以宏观应用选题为主要内容的国家社科基金第一批重大项目就与高端智库的工作存在着一定的交叉,第一批重大项目取消也是情理之中。这样原来每年两批(不含研究诠释党的全会精神选题的那一批)的重大项目招标就变成了一批,所以,此次招标公告中已经不再出现批次。
二、单批次选题数量大幅增加,总量减少
在2016年以前,每年招标中第一批与第二批的选题总数接近300项,如2015年是298项(不是实际立项数),但是2016年这一批总计有246项选题,单批次超过200项已经是少数。当然总量减少已经是既定事实。
三、学科区分逐渐淡化
在2016年以前实际上有三批重大项目:第一批宏观应用类选题,第二批基础类选题和跨学科类选题,第三批诠释党的全会精神类选题,选题区分明显。但是在取消了第一批之后,此次发布的选题目录里也没有在学科上给予区分。一般来理解应该是发布方不想在选题学科上进行刻意划分。不过从选题设计上来看,这一次的重大项目虽然取消了专门的应用类批次,但是基本上能够从选题中看出还是有三个类别:基础学科类、跨学科类与应用类。只是应用的选题相比较以前的近100项已经是大幅度减少,初步统计不超过10项。当然,这也符合目前的工作安排。毕竟,相对于重大项目的课题组,国家高端智库的综合研究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更强一些。能够保留这几项选题已经是在照顾非高端智库单位了。
二、2016重大项目招标分析
一、史上最佳机遇
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立项数量近几年以每年300多项的量在稳步增长,社科重大项目作为目前国内人文社科界最高端的项目其受重视程度也是人所共知,其申报难度也是目前最高。但是,随着一批一批项目的立项,社科界最牛的专家已经基本上都有持一份了,剩下的人虽然有期待,但是奈何资历、积累不够,只能默默等待。中青年力量的机会已经来到,所以,虽然年度总数减少,但是数量已经不再是问题,争取重大立项,时机可待。
二、前期基础更加重要
在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立项惯例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选题推荐成功者立项为70%。这个数据充分说明了前期准备工作的重要性。选题推荐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基础学科研究和跨学科研究中,前期积累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没有深厚的前期积累是无法完成重大项目的研究任务的。看看公布出来的选题,各类“学科史”研究,动辄“几个世纪”的分析,思想史的研究都已经有12卷本,看看这些“庞大”的选题,没有多年的积累是无法完成的。深厚积累的一个很好体现就是在选题推荐时能够提交优秀的推荐说明。假如你的推荐说明是在自己长期积累的基础上,又组织了同行专家共同评议研究过,那么你这个选题不仅有了自己的意见,也得到了同行的认可。更加重要的一点,你组织评议的专家中很有可能就有最终立项评审的专家,你想想看,当他面对一份自己已经给过建议的项目申报书,他的分数能低的了吗!
三、学术品质
在中国向中产阶段过渡的过程中,“品质”这个词逐渐成为大家的追求。其实在学术上也同样如此。我们正在经历学术GDP的高速增长,每年产生大量的学术文字,这些文字在不同的单位分别又转化成了职称、奖励、项目、导师资格,当然,也有人靠这些东西发家致富,成为了“学富”。但是,如此大量的文字在稳定了社科队伍,增加科研大国表象之外,于国家科研实力的提升似乎并没有根本的价值。提升学术品质,提高学术质量是增加国家科研实力的重要方式。提升学术品质也是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的重要追求。
所以,在申报书论证写作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不过“认真”二字。
认真论证!在重大项目申请材料当中,选题论证的整体结构、语言风格都是有着一套自己的体系,认真研究过往的选题是一个重要的方式。
学术品质还体现在申报者个人的学术人品上。重大项目评审实行的是通讯评审,而且申报者信息对评审专家公开。学术圈子就那么大,大家基本上都是熟人,在评审当中除了看论证外,申报者个人的学术品质也是很重要的参考标准。作为常人的专家对学术同仁总会有一个基本的价值评判,所以学术人品在圈子中一般甚至是不好的申报者估计被评审专家认可的可能性不大。
重大项目申报不是一时之功,那是需要长时间的学术积累与学术朋友圈的细心维护,光靠一时的投机与钻营是无法在评审专家面前立足的。
所以,年轻的学者,练好基本功,打下坚实的学术基础,把握好当下的学术空档,拿项目,出成果,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