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管理系统登陆
重庆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处管理平台
项目申报系统 项目申报系统 项目申报系统 项目申报系统
深化综合改革 建好新型智库——专访教育部社科司司长张东刚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者:项目与成果办 发布日期:2015-04-14 14:59:11 阅读次数: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高校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主力军,是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力量,理应走在智库建设前列。对此,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张东刚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他认为,当前推进高校智库建设重点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把握正确方向,二是深化综合改革,三是注重实际绩效。

问:高校应如何发挥智库建设主力军作用?

答: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高校要进一步明确高校智库功能定位,加强高校智库建设整体规划和科学布局,统筹整合优质资源,充分发挥战略研究、政策建言、人才培养、舆论引导、公共外交等五大功能。一是发挥高校研究优势,积极开展事关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性基础理论研究,为党和国家科学民主决策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发挥高校学科优势,围绕国家重大现实问题,组织跨学科综合研究,提出实用、管用的咨政建议。三是发挥高校人才优势,着力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加强智库人才队伍保障。四是发挥高校学术优势,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释疑解惑,引导社会舆论。五是发挥高校对外交流优势,积极开展国内外人文交流,推动公共外交。与此同时,我们将着重引导包括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在内的智库型机构进一步深化改革,适时启动高端智库建设计划,重点建设一批新型高校智库。

问:当前高校智库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当前,高校智库存在三个主要问题。一是研究合力难以形成。高校汇聚了80%的社科力量,人员规模近50万,这是无可比拟的优势,是我国智库建设最重要的力量。但问题是,这种强大的研究力量是相对分散的,当面对国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综合研究时,表现出明显的研究合力不足、学科合力不足、人员合力不足、机构合力不足,导致研究中碎片化现象严重。二是评价导向存在偏差。长期以来,高校科研评价机制单一化现象严重,缺乏弹性和多元。往往太重论文、专著、获奖,忽略了研究成果的实际贡献和咨政成效,有些学校根本没有将咨政报告列入考核评价指标。这个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智库的发展。三是理论联系实际不足。当前,高校很多老师积极努力的向政府建言献策,但有些报告学科化导向明显,过于学术化,不了解掌握一线情况,也不是长期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结果,所以提出的东西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问:高校智库建设的根本方向是什么?

答:当前,按照《意见》要求,抓实抓好新型智库建设关键在于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个“特”。首先,坚持党的领导是前提,要牢牢把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研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贡献智慧力量。其次,我们的智库建设在目标定位、体系建构、实现路径和发展模式上,与西方国家的智库有着明显差异,需要立足基本国情,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当然,在新形势下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型智库,也不能脱离国际的实践,需要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学习借鉴各国智库建设的成功范式和宝贵经验,但绝不是照搬照抄,而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再者,科学客观是智库的生命所在。我们支持和鼓励智库在学术上自由探索与创新,但必须防止片面解读“学术研究无禁区”,打着学术研究旗号,宣传西方价值观念。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一政治底线,牢固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坚持宪法所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始终以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在法治的框架内开展各项决策咨询工作,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探索遵循规律的智库发展之路。

问:你认为,建好高校智库的关键在哪里?

答:建好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关键在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统筹协调各方,创新制度设计,激发智库活力。一是改革的整体思路。要做好改革的顶层设计,强调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和可操作性。加强在资源分配、人员管理、协同机制,乃至智库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全局性改革设计,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互为支撑、有效耦合的新型智库建设体系。二是改革的主体多样性。新型智库需要自上而下的一体化改革。首先,政府管理部门要落实信息公开制度、完善决策征集制度、健全政策评估制度、建立购买决策咨询制度等等。没有这些东西,智库搞不好,做不强。其次,高校一定要因校制宜,明确改革定位。根据学校特点确定智库培育和建设方向,不要一哄而上搞智库,要认清服务对象,区分服务层次,强化自身改革。再者,智库内部的组织运行机制也要改革,比如小范围的人员合作机制、成果共享机制、创新文化机制等等。各主体之间要注重协同性,应上下一盘棋,步调一致推改革。三是突出改革重点。要将加强改革顶层设计与鼓励先试先行相结合,拿重点改革项目“开刀”,摸着石头过河,不断积累经验。

问:深化高校智库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有哪些?

答:我认为,高校智库建设最需要突破的改革重点是以下三项内容。一是协同机制改革。强化校府、校校、校所合作,建立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深度融合的协作机制,改变封闭分散、各自为战的局面,推动高校建设一流智库。二是评价制度改革。建立以政府、企业、社会等用户为主的评价机制,把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实际贡献作为核心标准,加强绩效评估。三是资源分配改革。在组织管理、人员评聘、科研活动安排等方面赋予更大的自主权,建立健全政策指导到位、保障措施得力、责权关系清晰、有利于激发智库活力的管理机制。

问:拿什么标准来衡量高校智库建设的成效?

答:建设好高端智库最基本的标志就是产出管用、实用的高质量成果,这也是智库建设的努力方向和检验标准。一是要明确主攻方向。新型智库建设根本在于紧扣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不能偏离了方向,走偏了就没有质量可言。比如我们有些基地和中心,专业性很强,长期专注某一领域的专门研究,在各自研究领域达到国际水准,关键是怎样结合自身优势和特色,加强资源整合,能不能紧密跟踪国家重大决策,推出导向正确、理论深厚、密切联系实际的重大优质成果,这是我们推进智库建设的关键所在。二是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选拔推荐优秀学者到实际部门挂职锻炼,参与政策制订。还要为老师们深入实践、了解实际创造各种条件,支持他们在深入调研基础上,产出实用、管用的咨政建议。三是要注重基础理论研究。新型智库不仅仅是解决国家当前急需的重大现实问题的应用研究,还要发挥高校基础研究实力雄厚的优势,做长线,谋长远,加强事关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理论问题研究。我们不仅要研究今天的问题,更要研究明天的问题,不仅仅是当代中国的问题,也是当代世界的问题,不仅研究紧迫的问题,更要研究一些事关国家长远发展的长线问题。要回答清楚这些问题,所提出的政策建议必须有厚重的理论作为支撑,否则就立不住。四是要推动科研方法创新。要吸收借鉴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建设决策模拟和信息采集分析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文科实验室和数据库建设,推动资源共建共享,为提高咨政服务质量提供方法和数据支撑。(作者:魏哲哲    2015年03月20日 06 版)

(C) Copyright Chongqing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05005762号
重庆大学 版权所有2012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 邮编400044 技术支持:重庆巨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