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管理系统登陆
重庆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处管理平台
项目申报系统 项目申报系统 项目申报系统 项目申报系统
建构中国自主的哲学知识体系
信息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者:综合与基地办 发布日期:2022-08-22 09:01:42 阅读次数:

1.建构中国哲学知识体系的自主探索

建构中国哲学知识体系,是百余年来我国几代哲学学人的夙愿。中国学界对“哲学”概念的最初理解是以西方哲学为标准的,由此反观中国古代思想史,便有将中国历史上的学问中能以西方哲学的概念名之者加以叙述的最初尝试。此时,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知识论、宇宙论与人生论,乃是一种分析中国哲学观念结构的新思。这种尝试固然将中国哲学思想纳入现代知识体系,但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以西方哲学来区分一种思想是不是哲学的标准。学界后来深入讨论了中国哲学的合法性危机,形成对“哲学在中国”与“中国的哲学”的差异性理解。

新中国成立后,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自主编写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成为学界的思想自觉。在中央高级党校、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和上海、湖北、吉林有关部门各自编写完成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基础上,1961年,艾思奇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完整系统且广泛使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书中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提出的一些问题作出哲学阐释,注重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转化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观念创新。这部教科书满足了当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对哲学理论的实际需要,促进了学哲学用哲学氛围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哺育了几代人的精神世界。

在冯友兰所著《中国哲学底发展》和张岱年等合编的《中国哲学史讲授提纲》相继发表后,1963年,任继愈主编的《中国哲学史》出版,这是第一部关于中国哲学史的全国文科统编教材,在当时产生了广泛影响。这套教材采用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革命、阶级等术语,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为线索分析中国哲学思想演进历程,引发了学界关于评价和编写中国哲学史的讨论。改革开放以来,学界摆脱了苏联哲学教科书的影响,总体上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视角理解中国哲学史的发展历程和基本问题,自主编写更符合中国哲学基本精神的中国哲学史教材。

在哲学教材体系建设的同时,学界积极阐述当代中国哲学的理论特质,探析哲学前沿问题与研究方法,探索构建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以“实践”为核心范畴,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从中呈现了建构中国哲学知识体系并使之不断发展的质的规定性。因为当代中国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为起点逐步发展起来的,正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赋予中国哲学知识体系以时代内涵和现实性力量,为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哲学思想支撑。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等命题,提出“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等范畴,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等思路,使得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轮廓逐渐清晰。伴随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探索,中国哲学史的思想精华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并在时代发展进程中不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其符合时代精神的观念资源得到深刻阐发,彰显了守正创新的学术品格。

在重新书写中国哲学史的过程中,学界探析哲学与哲学史的关系问题,讨论“新理学”“新心学”“新气学”等中国哲学新思的创见,在梳理“照着讲”和“接着讲”的同时,提出“自己讲”的基本思路。在此基础上,学界重新理解中国哲学传统中积淀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把握中国哲学内蕴的超越情怀,归纳其中的独特思想优势,发掘其中悠远绵长的精神力量,激发出哲学面向未来的想象力,使中国传统哲学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实现了现代重构。学界愈加质疑以西方哲学为标准理解“哲学”的观念,反对以此为圭臬审视中国哲学的合法性,强调中国思想的精华是一种具有独特文化底蕴与历史传承的哲学,其实质在于对在中国哲学的自主性之外讨论“哲学在中国”进行内在反思。学界以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自觉,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创造进行具有历史意识的内在探究,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历程所体现的特定世界历史民族的实践经验。

学界秉持问题意识,深刻总结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知识进展的图景,反思人类现代化进程中的实践经验与现代学术思想的成就,在立足时代的中国语境中阐发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哲学,不断深化对现代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与此同时,学界始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回归哲学经典文本,观照复杂而深刻的时代问题,深入阐述哲学关注现实的方式,在反思苏联教科书哲学的同时,重新理解马克思的思想,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在机理,探究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基本问题,阐述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理论与宗教中国化问题,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逻辑映现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学界翻译出版了《亚里士多德全集》《康德著作全集》《黑格尔全集》等西方学术名著,深入研究了西方哲学思想的起源与演进历程。在此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逻辑学、美学、政治哲学、管理哲学等哲学二级学科得到深入发展,形成了哲学学科体系的基本轮廓。

建构中国哲学知识体系的自主探索体现了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外哲学社会科学观念、思路与方法的融通。学界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升华为体现时代精神的哲学理念,基于时代问题反观中国哲学思想发生的原初场域,深刻意识到对现实趋向于思想的需要作内在本质性回应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努力使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中国哲学走向世界。学界对西方哲学诸多概念和命题的理解体现了中国文化特质,或者说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理解结构和价值观念阐述的西方哲学必然带有中国思想印记。与此相关的比较哲学研究力图通过跨文化对话,实现不同哲学的相互理解,进而深化中国哲学的自我理解。

中国哲学知识体系的精华体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探索中,建构中国自主的哲学知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哲学回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实际,几代学人筚路蓝缕、深耕厚植,努力推进的创造性的自主探索,反映了中国人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迁。在这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有生命力的哲学研究不能停留于解释世界,而必然要以思想对象化的方式参与到改变世界的活动中并反思这种活动本身,从而形成一种总体性知识,形成一种把握社会发展走势的历史观,为有原则高度的实践提供思想支撑。纵观世界新的动荡变革引发的时代难题,理解哲学观念更新与文明形态变革的互动,深刻展现当代中国哲学的现实化所具有的实体性内容,必然要进一步建构中国自主的哲学知识体系并不断丰富其时代内涵。

2.深入推进中国自主的哲学知识体系的建构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走自己的路,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我们党始终强调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办,坚持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战略不动摇,体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所具有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因此,促进当代中国哲学综合创新,要以原创性的理论探索体现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凝结中华民族在走向伟大复兴征途中对时代问题的理性沉思,反映创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民族自我意识,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思想自我确立自觉而博识的知性基础,深入推进中国自主的哲学知识体系的建构。

一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彰显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历史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的现实性力量。建构中国自主的哲学知识体系,要深刻总结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经验和现实意义,深刻归纳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译介与传播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提供的话语资源,深刻阐述和进一步提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标识性概念。坚持实践的观点、历史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深刻阐释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

二是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为现实基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凝结的中国经验为理论源泉,反映时代观念创新和文明新形态的实践创造。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建构中国自主的哲学知识体系,要立足中国实际,解答中国问题,反映我们时代的伟大变革,分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改变,为观察和研究时代问题提供具有实质性内涵的哲学判断,并为时代问题的解决提供底蕴深厚的哲学理路,构筑我们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

三是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刻回答在实践中产生的时代之问,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大量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迫切需要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题。”为此,必须从重大的现实问题中发现和提炼重大的理论问题,以创新的中国哲学理论概括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的中国实践,在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哲学理论创新,探索构建哲学思想生成的观念、方法、实质、规律和可能性的体系,不断深入探究问题中的哲学与哲学中的问题,为反思时代问题提供体现中国智慧的思想资源,使中国哲学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内涵得到国际学界重新认识,并使之在文明对话中不断走向世界。

四是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实现中国传统哲学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彰显中华民族独特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标识。源远流长的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赋予中国哲学以持续稳健的文化品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与道德精髓是当代中国哲学创新的重要源泉。建构中国自主的哲学知识体系,要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华文明内在融合,阐发中国传统哲学概念和范畴的时代新义,焕发中国哲学思想持久的生命力。要立足时代、重读经典,发掘中国传统哲学超越时空的思想内涵,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使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精华与新时代实践交相辉映。

五是吸收借鉴国外哲学社会科学有益成果,打造为国际学界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在文明对话中彰显中国哲学知识体系的鲜明特征。坚持洋为中用、融通创新,面对现代知识结构的重大变化,深刻洞察时代问题,融汇古今中外哲学思想资源而实现综合创新,在世界哲学语境中形成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规范完整知识基础。建构中国自主的哲学知识体系,既要保持中华文化的主体性,也要体现对现代科学理性精神的汲取,在深化哲学知识创新的基础上,不断实现哲学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使体现原创性和生命力的中国哲学思想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持续不竭的思想资源,充分发挥哲学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

六是牢固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念,深刻回答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的真问题,以思想的方式促进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与满足美好生活的需要提供科学有效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使之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和实际掌握。正如马克思所说:“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坚持为人民做学问的哲学研究导向,体现了历史必然性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建构中国自主的哲学知识体系,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需要,扎根中国大地做研究,本于思,造于道,呈现我们时代经得起实践、历史、人民检验的学问,使人们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时更好掌握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使之体现当代中国哲学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特征。

综上所述,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建构中国自主的哲学知识体系,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基于不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回应社会发展、实践探索、历史前进对当代中国哲学创新的要求,建构面向世界的体现中国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自主的哲学知识体系,呈现以清晰的概念和范畴为支撑的有思辨力的哲学理论,反映中国式现代化探索的艰辛历程和实践经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芒照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立足国际学术前沿,彰显中国哲学研究的主体性和原创性,使中国自主的哲学知识体系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使引领时代的中国哲学更好走向世界,深刻影响世界历史进程,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哲学思想资源。(作者:臧峰宇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教授

(C) Copyright Chongqing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05005762号
重庆大学 版权所有2012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 邮编400044 技术支持:重庆巨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