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本投资效率研究
信息来源:重庆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处 发布者:殷铭泽 发布日期:2017-07-24 09:47 阅读次数:

主持人简介:

蒲艳萍,女,1965年生,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重庆大学西部经济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重庆市财政学协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为劳动经济学、地方财政与金融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l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l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研究项目、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重庆市软科学研究项目等省部级研究项目多项。独立出版《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增长、就业与公共政策》《西部农村经济发展长效机制——新农村建设新问题研究》等专著2部,与他人合作出版《微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理论》《西方经济学》《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等著作4部;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经济学家》《上海经济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等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以第一成果完成人获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重庆市发展研究奖1项。

一、成果的基本情况

重庆大学蒲艳萍教授主持的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资本投资效率研究》,批准号12BJL021;结项证书号20151361;最终成果为研究报告《我国资本投资效率研究》,课题组成员有:丁从明、刘燕、吴永求、张鹏、吴颖、周菁华。

二、成果的主要内容

(一)目的和意义

1.通过对中国资本投资效率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研究,丰富与完善中国资本投资效率理论。

2.从资本投资宏观效率、工业资本回报率、资本积累动态效率、资本配置效率全方位考察中国资本投资与配置的有效性及其动态变动趋势,客观评价中国资本投资绩效,为引导后续资本投入提供理论依据。

3.对中国资本投资宏观效率及其变动、工业资本回报率及其变动、资本积累动态有效与无效、资本配置效率高低的原因进行理论解释,准确把握经济运行中资本投资与资本配置效率变动的原因与源泉,为政府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实证证据。

4.对影响中国资本效率的因素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逻辑梳理与实证检验,解释中国经济增长的发生机制,为政府通过相关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促进资本资源优化配置与充分利用,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寻求经济增长新的驱动力提供政策依据。

5.探索提升资本投资宏观效率、改善资本积累动态效率、改进资本配置效率、促进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对策。

(二)主要内容

1.理论借鉴与文献回顾。对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资本投资宏观效率、资本积累动态效率、资本配置效率相关理论及测度方法进行系统回顾,对国内外学者关于资本效率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梳理与评述,就金融发展、市场化等因素对资本效率的影响机理进行理论分析与逻辑梳理,构建研究的理论框架。

2.中国资本存量的估计。合理估算资本存量是研究资本投资效率、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及资本回报率的基础。本章在比较资本存量估算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统计数据的特点,对1952-2010年中国资本存量、1978-2010年中国各省际单位资本存量、1978-2010年中国工业资本存量进行估算。

3.中国资本投资现状分析。借助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资料,分别从总量和结构双重视角,对中国资本投资的整体、城乡、区域、省际、产业、经济类型等状况进行描述性分析,揭示中国资本投资的特征及变动趋势,并为估算与解释中国资本宏观效率奠定基础。

4.中国资本配置及产出状况分析。借助相关统计资料,对中国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固定资产形成额、工业固定资产净值、行业增加值、行业利润总额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揭示资本在产业、行业、省际和区域间的配置与产出状况,并为估算与解释资本配置效率奠定基础。

5.中国资本投资宏观效率实证分析。借助固定资产投资额、产出额等相关统计资料与中国整体、省际资本存量与工业资本存量的估算结果,通过投资一产出比、资本一产出比、增量资本一产出比等指标,从整体、城乡、区域、产业等视角对中国资本投资效率及变动趋势进行描述性分析;对中国工业资本回报率进行估算,考察中国工业资本回报率的变动轨迹,并进行结果解释;从总供给和总需求视角就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实证分析与检验,解释中国经济增长的发生机制;基于环境约束视角,对中国整体、不同区域和省际全要素资本效率进行实证分析与结果解释。

6.中国资本积累动态效率实证分析。以AMSZ准则为基础,并结合中国国民收入统计账户的特点,尝试通过对资本收益和劳动收益的分离,更为精准地对中国资本总收益进行重新核算,从投资一收益角度对中国整体、区域、三次产业、工业及工业内部不同行业资本积累动态效率进行实证检验与结果解释。

7.中国资本配置效率实证分析。基于JeffreyWurgler(2000)模型,对中国农业、工业、服务业整体资本配置效率及其动态变化,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省际与区域资本配置效率,工业和服务业内部不同行业资本配置效率进行实证分析与结果解释,全面考察中国资本配置效率的产业、区域、省际及行业差异。

8.中国资本投资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借助对资本效率的测算结果,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与经济理论,并考虑中国转型期的实际,对影响资本投资宏观效率、工业资本回报率和资本积累动态效率的因素进行逻辑梳理,提出理论假设,并进行实证分析与检验,为政府财政、金融、投资等相关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9.中国资本配置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借助对中国资本配置效率的测算结果,结合相关研究文献,提出相关因素对资本配置效率影响的推论与理论假设,并分别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和行业面板数据,对影响中国农业、工业和服务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与检验,为政府通过相关制度创新促进资本优化配置提供决策依据。

10.提高中国资本效率的对策。结合实证研究结论与中国实际,对提升中国资本投资与资本配置效率的相关对策进行探讨。

(三)基本观点和创新性

1.基本观点

第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离不开资本投入,但资本投资规模只是经济增长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只有投资规模,缺乏投资效率,难以实现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一方面,缺乏技术进步的资本投资增加,伴随的是资本边际报酬的递减与经济增长优势的减弱;另一方面,低效率、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在资本稀缺与环境压力双重约束下,提高资本效率成为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充分条件。

第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主要来自生产要素积累,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度最高,但投资规模并不意味着规模经济,投资增加并不必然带来经济增长,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滞后性,不具长期性。

第三,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很大程度上不是取决于要素的供给能力,而是取决于充分利用和有效配置要素的能力;资本投资在影响长期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依赖于投资选择、投资效率和投资所推动的技术进步及其性质。

第四,中国投资体制和金融部门的改革滞后,以至于各级政府主导的投资选择与决策、相互分割的市场环境和局部的发展目标,不断将中国经济推向偏离要素比例的技术轨道,降低了资本投资促进实体经济增长的效率。

第五,中国资本投资的城市、产业及区域偏向,导致资产投资大量向城市、工业和东部集聚,农村、农业和中西部资本投资长期稀缺。资本投资在城乡、产业、区域间的严重失衡,严重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发展、产业结构与行业结构平衡,阻碍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

第六,资本配置效率存在产业、行业、区域和省际差异,各级政府在兼顾产业与行业结构平衡、区域协调发展与城乡统筹发展的同时,应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重点投资产业中行业效率较高且增长潜力大的部门和地区,夯实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

第七,提高资本效率,必须从根本上消除对民营等非公有制企业的金融歧视和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借款预算约束软化等制度性障碍和政策性约束,通过发展多层次、多元化的资本市场,创造有利于私人资本、民营资本形成和中小企业发展的资本形成机制,改变资本形成主要发生在公共和国有部门的格局,改革现有的与国有部门相匹配的金融体制和银行部门体制。

第八,正确区分政府与市场边界,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凡是能由市场决定价格的都交给市场,通过市场机制引导资本流动,改善资本错配状况;减少政府对实体经济的干预程度,优化政府投资规模与投资结构,政府主要侧重偏向促进消费增长的社会基础设施领域和生态建设投资,且要充分发挥民间资本在投资中的主导作用,更多地采用公私合作投融资模式,加强政府公共投资与民间投资的合作。

2.创新性

第一,研究内容创新。多层次、多视角、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选择多层次指标体系,全方位考察中国资本效率问题,丰富了资本效率理论及其研究内容,形成了更全面、深入、系统的中国资本效率研究成果;研究资本投资宏观效率时,以全要素资本效率衡量资本投资宏观效率,并考虑绿色经济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的要求,采用加入非合意产出的扩展的SBM模型及共同前沿生产函数,有效解决了投入产出松弛的问题和非合意产出存在下的效率评价问题;以AMSZ准则为基础,结合宏观经济理论、中国转型期实际和中国统计账户的特点,对资本收益和劳动收益进行分离,更为精准地对中国资本总收益进行重新核算,从投资—收益角度对中国资本积累动态效率进行实证检验与结果解释;在对国家整体层面资本积累动态效率进行检验基础上,深入区域、产业及行业检验资本积累动态效率,使对中国资本积累动态效率的检验结论更具可靠性;对影响中国资本积累动态效率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与检验,形成了更深入、更系统的中国资本积累动态效率研究成果;对资本配置效率的估算不仅包括整体、区域、省际和产业,而且深入具体产业内部分析不同行业的资本配置效率,不仅包括工业,而且首次对农业和服务业整体,省际、区域与行业资本配置效率进行测算,增强了资本配置效率研究的深度与广度;首次对影响农业与服务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与检验,拓展了资本配置效率的研究内容,丰富了资本配置效率的研究成果;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和经济学基本理论,并考虑中国转型期的实际,对资本投资与配置效率测算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准确把握经济运行中投资效率变动的原因与源泉;对影响资本效率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与检验,丰富了资本效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深度,形成了资本效率问题的系统研究成果,为政府通过财政、金融、投资等相关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提升资本投资与资本配置效率提供了政策依据;在指标选择上,根据研究问题的不同,并结合中国实际,在对不同指标进行系统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仔细甄别和筛选既符合中国实际又能反映所研究问题本质特征的指标,增强了研究结果的信度和对策建议的效度。

第二,研究方法创新。测算资本投资宏观效率时,以全要素资本效率衡量资本投资宏观效率,并考虑绿色经济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的要求,采用DEA中加入非合意产出的扩展的SBM模型及共同前沿生产函数,有效解决了投入产出松弛问题和非合意产出存在下的效率评价问题;对工业资本回报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采用从“一般到特殊”的动态建模方法,有效避免了回归模型建立过程中解释变量选择的随意性,使动态模型更规范、更科学、信度更高;在检验资本积累动态效率时,考虑中国国民收入统计账户的特点与中国转型期的实际,尝试通过对总收益中资本收益和劳动收益的分离,更为精确地核算中国资本投资的收益,建立适合中国实际的AMSZ检验法则,使对中国资本投资动态效率的检验结论更具可靠性:对工业资本配置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现有文献大多采用不同影响因素与工业行业利润总额或行业增加值的交互项来间接判断各影响因素对工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本文采用类似“跨国研究”的方法,分别建立省际面板数据模型和行业面板数据模型,直接测算不同因素对省际和行业工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并对影响工业资本配置效率省际差异和行业差异的因素进行区分,增强了研究结论的有效性。

三、成果的价值和影响

(一)成果的学术价值

1.构建以“资本投资与配置现状——资本投资与配置效率——影响资本投资与配置效率的因素——提高资本投资与配置效率对策”为主线的研究框架,对中国资本效率问题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研究,丰富和完善了现有资本投资效率理论的研究内容,形成了对中国资本效率系统、深入的研究成果。

2.对中国资本投资与配置效率测算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与检验,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结论,为政府通过相关政策制定与制度创新,提高资本投资与资本配置效率,促进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提供了理论依据。

3.对农业、服务业资本效率的研究实现了新的突破,对推动中国资本效率领域更深入的研究将产生积极绩效。

(二)成果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通过对资本投资与配置状况描述分析、资本投资与配置效率测算、影响资本投资与配置效率因素的实证研究,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结论,并从相关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角度提出一系列促进资本优化配置与充分利用的对策,具有决策参考意义和应用价值。

(三)成果的社会影响

本研究成果结题获得良好,由本课题结题报告修改后形成的专著《中国资本投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将于2016年10月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围绕本课题研究内容,在《农业技术经济》《经济学家》《当代经济科学》《上海经济研究》《财经研究》《重庆大学学报》等CSSCI期刊公开发表相关论文8篇,一些前期研究成果与阶段性研究成果在发表后通过下载和引用方式产生了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