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刊依赖与学术“断粮”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者: 发布日期:2008-06-26 00:00 阅读次数:

来自荷兰的爱思唯尔是世界头号出版集团,它旗下的学术期刊涵盖人文、社科、理工、农医等领域。2008年,爱思唯尔宣布,今后3年在华年均提价15%,是至今4次调价中最高的一次。

2006年,爱思唯尔旗下的在线平台Science Direct向我国高校师生提供了3000多万篇下载量,占全国高校外文论文下载量的59%。

该平台的中国客户,从2000年首批11家,增加到2007年的200多家,以大学为主,其他还有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等。

重点大学和科研院所是科学数据库最稳定的用户。“我们现在用它的数据库,欲罢不能,就像吸毒上瘾,要戒掉是很难的。”一位研究人员说。

Science Direct停用,也激起了南开大学师生怨愤:“我们强烈要求校长重视这件事,我们这些搞研究的宁可学校伙食涨价,也不愿意没有资料来源啊。如果不能查文献了,科研真的是搞不下去了。”

国外出版商悉心培养了科学家的阅读习惯,使他们养成了“外刊依赖”。而且谁也无法否认,在优质期刊发表论文,科学家可以更好地传播研究成果,得到同行最多的认知。中国科协副主席胡启恒院士曾指出,发展中国家的优秀科技成果多在国外商业性学术期刊发表,这往往使本国作者的知识产权落到国外出版商手里,使得本国公共投资产出的科研成果,成为国外出版商的私有资产。

一旦爱思唯尔今天的提价之举得到鼓励,不难想象其他企业明天也将磨刀霍霍。这也正是困扰所有图书馆馆长的另一大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