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智库联盟”成立!
信息来源: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 发布者:殷铭泽 发布日期:2021-12-23 17:48 阅读次数:

12月20日,“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智库联盟”成立暨2022年重点难点突破点研讨会在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隆重召开。

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智库联盟(以下简称“智库联盟”),由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办公室指导,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中心)发起,

首批成员包括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日报、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西部大数据前沿应用研究院等16家“智库联盟”成员单位。

成立大会由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易小光主持,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米本家致辞,党组成员、副主任李明騄通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情况,市综合经济研究院总经济师丁瑶宣读《关于建立智库联盟运行长效机制的倡议》。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莫干山研究院学术委员会联席主任、博士生导师常修泽作为特邀嘉宾,以现场视频联线方式参会,并在启动会后召开的“2022年宏观经济走势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点、难点及突破点”研讨会上,发表了“中国经济发展、开放、改革与成渝的选择”主题演讲,视野宏大、洞察深刻、见解独到,为与会人员送上思想的盛宴。

与会的16位“智库联盟”成员单位代表围绕“智库联盟”未来发展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定位和重点任务的重点、难点、突破点进行了思想的交流和智慧的碰撞,形成了很多创新性观点。

主 持

易小光

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研究员在主持会议时指出,成立“智库联盟”,旨在发挥全市高校、科研院所等智库单位在决策咨询、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方面的优势,凝聚全市优质科研力量和智库合力,打造服务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智库共同体。

下一步,“智库联盟”将围绕国家战略和川渝两省市党委政府要求,开展广泛调研,针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和决策建议。

领导致辞


米本家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米本家副主任在致辞中指出,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智库联盟的成立,是重庆智库界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意见的务实举措,标志着重庆市新型智库建设迈出新步伐。

“智库联盟”各成员单位要始终高举旗帜,握紧把稳智库建设“方向盘”,把“智库联盟”建设好、发展好,努力在资政建言、学术研究、社会服务、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确立的重点任务,立足决策咨询和政策研究,聚焦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献智献策绘蓝图,善谋善为促发展,同心同德谋新篇,形成一批有价值、有前瞻性、有引领性的研究成果,努力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智库力量。

领导通报建设情况

李明騄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李明騄副主任介绍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关情况,近两年来,川渝两地国家、省市层面的规划政策体系加快构建,双城经济圈建设政策支撑进一步强化;

毗邻区合作平台加快建设,重大产业、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等平台共建亮点频出;

成渝中线、成达万高铁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一大批综合交通、现代产业、文化旅游项目正抓紧实施;

川渝多层次全方位区域协作体系高效运行,定期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常务副省市长协调会议,双方互派干部挂职,市场主体频繁互动;

“六个一”重点任务成效凸显,川渝全领域合作态势更加明显。

宣读“智库联盟”倡议

丁 瑶

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总经济师、研究员

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丁瑶总经济师代表“智库联盟”发起方宣读了“智库联盟”倡议:“智库联盟”的组织机构由专家库、代表工作会和联络人三级组成;

“智库联盟”实施轮值制度,日常运行由代表工作会议、联络人工作会议构成;

建立与党委政府决策衔接机制以及与媒体常态化互动合作机制;

整合联盟成员单位智力资源优势,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建立人才高效交流机制,通过研究项目合作,共同培养高层次人才;

建立智库成员单位动态增补机制,吸纳更多智库参与“智库联盟”建设发展,更好地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

主旨演讲

常修泽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莫干山研究院学术委员会联席主任

博士生导师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莫干山研究院学术委员会联席主任、博士生导师常修泽做了题为《中国经济发展、开放、改革与成渝的选择》的主旨演讲。

在演讲中,他指出:成渝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最早先行的地区,四川省(包括重庆)扩权试点成为国有企业改革乃至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起步的标志。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科学内涵,通过构建新体制、增加新供给、激活新要素、培育新主体,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构建现代化的产业结构体系。

要加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对接、协调、渗透、融合,优化区域空间结构。要继续拓展延伸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东盟10国以及更大范围的RCEP自贸区相衔接。

对标RCEP、CPTPP标准、规则,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推动开放迈上新的台阶。

改革方面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改革为着力点加以突破。

成渝地区要发挥国家沿江开放战略的重要承载地功能,抓住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战略机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双城经济圈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专家发言

明 炬

重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重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明炬在发言中强调,无论从国家区域发展定位、成渝发展历史,还是从成渝特殊地位的角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都有它的独特性。

重点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一体化;难点是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落地;突破点是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链,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关键点则在于科技创新能力的整体性提升。

黄庆华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黄庆华教授认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经济圈要做好产业链的顶层设计,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综合发展水平,做大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强化错位发展稳链固链、科技强链、合作建链,增强区域内部产业协作配套水平,促进区域产业外部扩张。

他还提出,成渝地区应加强与国内其他区域的产业联系,重塑全国产业链安全网。

商文江

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

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商文江教授在发言中,总结了西南政法大学结合自身学科优势,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营商环境改善中做的系列探索性、推动性工作,联合川渝两地高校成立了法学学科联盟,积极参与重庆两江新区、成都天府新区“中央法务区”建设,以及促进川渝两地立法交流与联合立法,

并表示会继续依托和发挥法律学科优势和平台优势,围绕双城经济圈法律科技、社会治理、营商环境优化,强化研究和探索实践。

孟小军

重庆师范大学副校长、研究员

重庆师范大学副校长孟小军研究员提出,应发挥学校在基础教育的特长优势,联合川渝两地师范类高校,共同推进川渝基础教育发展,强化教育政策协同、教育改革协同和教师联合培训,共建西部教育高地。

他还对“智库联盟”发展出谋献计,建议“智库联盟”应该注重强化与企业的交流合作,深化“政府+智库+企业”多元合作,建立联合策划选题、联合研究攻关等机制,推进成果报送渠道共用、课题共谋共研、成果互认共享,形成集成化效应和品牌效应。

许光洪

重庆邮电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重庆邮电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许光洪教授围绕数字经济、工业互联网以及公共应急与生态监测网做了发言。

他认为,数字经济发展最根本的问题是数据资源配置问题,而互联网在资源配置中尤其是数据资源配置中兼具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功能,提出将“互联网作为资源配置的第三只手”作为重要命题深入研究。

他认为工业互联网是推进智能制造提升的最大关键,成渝地区推进工业互联网试点,不仅要关注大型企业平台,也要关注成长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平台。

他还强调,成渝地区应该共织公共应急和生态安全(尤其是三峡库区)监测网。

黄承锋

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教授

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黄承锋教授以交通为主题进行交流发言,建议“智库联盟”围绕交通强国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建设,深化智慧交通、交通生态和西部陆海走廊建设研究。

他提出,应在成渝地区选择线路试点,推动智慧交通“车路云网图”协同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探索智慧交通如何带动产业发展。

重庆应巩固放大水运优势,提高水路运输占比,减少交通碳排放。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西部陆海走廊建设不仅要向南延伸,也应重视向北拓展,川渝两省市应共同向国家争取建设川渝经内蒙古阿拉善到蒙古国和俄罗斯的铁路,打通北向国际煤炭能源和物资资源运输线。

张 波

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研究员

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张波研究员分享了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战略使命的理解。

他认为,这个战略使命兼具数量要求和质量期盼,重要增长极是做大,而新的动力源是做强、做优、做到引领,更具挑战。

他提出,建设新的动力源应着重深化改革开放与创新,通过制度的变革、结构的优化、要素的升级,培育壮大内生发展新动力。

他建议,“智库联盟”要聚焦打造新的动力源,从城乡统筹、营商环境优化、开放新机制探索等角度,深化政策研究,提高决策服务水平。

祝朝伟

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教授

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校长祝朝伟教授提出,建立对外开放新机制、开拓国际化视野,是当前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忽略了的一个“盲点”问题。

“智库联盟”的运作,要按照靶向原则,开展一批重点课题研究,建立和完善“联盟”协同联动工作机制,进一步拓宽成果建议的报送渠道,提升“联盟”服务决策水平和质量。

要发挥四川外国语大学多语种优势,强化双城经济圈更深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田 波

重庆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重庆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田波在发言中指出,“智库联盟”下一步的研究重点之一,是要聚焦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和国家重大科技需要,围绕西部科学城建设,通过汇集全市乃至全国相关领域专家和领军人才,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培养高水平团队,服务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所需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所求。

“智库联盟”下一步的建设重点是,要凝聚更多的专家学者和平台,在思想碰撞中形成高质量成果。

张永才

重庆日报总编辑

重庆日报总编辑张永才指出,“智库联盟”在开展研究时要紧密围绕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工作重点或者阶段性思路目标,以开阔的视野、比较的思路、前瞻的思维以及国际化的高度,广泛开展创新型研究。

要发挥重庆日报媒体作用,开展“智库联盟”成果集中发布、专题调研、联合攻关。

研究团队的组建要吸纳媒体等宣传部门、头部企业等生产部门相关专家参与,共同打造“智库联盟”IP。

周学馨

重庆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重庆市委党校副校长周学馨教授指出,“智库联盟”各成员单位要立足自身发展特色、特长,充分发挥高校学科优势、研究院所平台优势、“智库联盟”人才优势,努力形成高质量决策咨询研究成果,更好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发展。

同时,要注重拓展成果报送渠道,推动部分成果借助重庆市委党校与中央党校建立的报送渠道向中共中央、国务院直接报送。

在研究领域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值得关注,要在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加大研究力度,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公共服务发展贡献智慧。

刘 斌

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斌研究员指出,“智库联盟”的建设和各项工作的开展,要秉持开放“办盟”的理念,既要广泛整合全市、川渝乃至全国的研究力量,加快形成人才汇集地,又要举“全盟”之力,拓宽研究视角,针对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有关科技创新中心、跨行政区合作等领域面临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深入研究,尽快破题。

要尽快实现与四川、成都智库机构的对接,加快建立川渝智库联合开展研究和成果报送的体制机制。

彭瑶玲

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规划师、正高级工程师

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规划师彭瑶玲指出,要以世界的眼光和国际的视野,立足“智库联盟”成员自身的优势,对标世界级城市群,找准突破口和关注点,开展重点领域研究和决策咨询研究,提升成果建议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要进一步强化成渝毗邻地区的跟踪研究,形成年度性报告,以毗邻地区研究为关键点,促进重庆发挥大城市的带动作用,提升对毗邻地区的服务和辐射能级。

要更好地发挥“智库联盟”科学研究共同体的作用,既要出思想,也要出理念,既要有时效性、也要有长期性,形成远期近期结合、理念举措融合的高质量成果。

张卫东

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纪委书记、正高级工程师

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纪委书记张卫东强调,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是习总书记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智库联盟”要将“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作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开展深入研究,在进一步明确“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内涵要求和评价标准基础上,提出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的措施建议。

同时建议,要充分发挥“智库联盟”各单位技术优势,面向经济主战场,通过构建灵活有效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打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支撑重点行业深度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推动双城经济圈产业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高志刚

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正高级工程师

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高志刚在研讨中指出,“智库联盟”的成立,有助于进一步拓宽咨政研究渠道,加快搭建智库协同研究平台,完善协同研究体制机制,形成全市智库的思想合力。

他强调,要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对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先导作用,必须强化川渝共建共享,既要在规划层面协同,也要在实施、管护等层面协同。

要更加重视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引导和带动效应,既要谋划大的铁路干线,特别是要超前谋划重庆市域铁路干线,也要着力解决铁路“最后一公里”问题,促进铁路干线“进港入园”,有效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的支撑作用。

王明健

重庆西部大数据前沿应用研究院数据分析研究室负责人

重庆西部大数据前沿应用研究院数据分析研究室负责人王明健提出,数字经济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智慧城市是现代城市的突出特征。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必须对标世界级城市群和国际化大都市,努力在规模体量和发展质量上达到国际水平。

要更加重视现代产业,特别是数字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加快积蓄数字化、智能化动能,提升经济发展效能。